top of page

心得|馬偕PGT-張哲寧

一、請簡述都蘭診所實習看到的工作內容。

  • 門診業務:包含傳統的家醫科門診的業務及常見主訴處理,不過都蘭診所有強大的護理團隊跟齊全的藥物,因此也可在診所內實施藥物的注射以及抽血。

  • 社區巡迴醫療:門診業務的執行不再被限制於診所之中,而是帶到社區長輩聚集的活動場所,增加社區長輩就醫的方便程度,也可一部份的提高就醫意願。

  • 在宅醫療:針對出門不便的長輩,診所醫師親自到其家中實行看病、治療或抽血等醫療行為。

  • 居家訪視:由診所醫師娘與協會理事長等人定期至病患家中關心其生活狀況。

  • 遠端會診:在宅醫療的病患若有需要次專科協助診斷或檢查時,藉助視訊達成遠距會診。

  • 全人醫療:針對病患的家庭及社會因素,與其他機構共同商討解決方案。


二、社區診所和醫院的門診不同之處為何?

  • 社區診所較有地域性的特性,處理的病人大致來自於鄰近社區的民眾。醫院的門診則比較容易會有大老遠前來看診的遠方病人。

  • 醫院門診的支援較豐富,倘若有當科醫師處理不來的病人通常能立即轉至其他次專科就診,社區要花費的程序與時間則都比較冗長。然而也因此,社區的診所通常需要獨力處理比醫院稍雜一些的各種問題與主訴。

  • 社區診所沒有X光機。


三、居家醫療和醫院醫療的不同之處為何?

  • 場地:顧名思義居家醫療的場所在病人最熟悉的家裡,醫院醫療則是在醫院。連帶的來說平常不會有常在的護理人員,因此病人的生命徵象量測以及給藥等等更加依賴家屬或是看護的協助。由於不在醫院,也大大降低各種抗藥性細菌感染或是環境改變造成譫妄等情形發生。

  • 目標:醫院醫療通常目標在於「治癒」疾病,因此目標會在於將疾病消除,我認為其態度會更偏向「積極」的一面。居家醫療當然也可以治癒一些急性的問題,然而居家醫療的受眾通常是本身有多重慢性病或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等等「本錢」較差的病人,通常自身的慢性疾病都已無法治癒,因此居家的重點應該更集中在如何「照顧」及「陪伴」這些多重慢性病帶來的不便。


四、在宅支援診所和一般社區診所差異?

首先,在宅支援診所因為會走進病患的生活環境之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病患更多的家人,或者說必須接觸到病患更多的家人以及暸解病患的生活,因此我認為在宅支援診所對於病患的了解會是更深入的,再者,也許更有機會看出病患生病的原因,給醫生更多的機會去從根本解決問題。

第二,在宅支援診所會比一般診所更需要面對失能長者的照護,因此對於這些可能反覆入院的病人們,和醫院之間的垂直聯繫變得更重要,和各個養護機構之間的水平溝通也更加舉足輕重。我認為,在宅支援診所在醫療單位之間的溝通這方面,比一般診所還來得更為不可或缺。

第三,在宅支援診所時不時需要處理在宅住院或是重症居家醫療的案子,因此比起上班時間相對規律的社區診所,在宅支援診所的團隊更需要24小時皆能對服務案家的問題去做應對,因此隱性的工時也較長。

第四,每次出動在宅醫療不會只有醫師一人,而可能需要有協助治療的護理師等專業人士,行前的安排更是有勞診所與案家之間的事先溝通聯絡。除此之外,由於在宅醫療需要處理的是全人醫療,舉凡復健、營養等課題都要一手包辦。因此我認為,在宅支援診所比起一般診所更需要一個跨團隊的合作與分配,才能夠順利的進行。


五、說一個故事,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案例。

在一個強風颳拂的早晨,我們與醫師娘來到村野間的一棟小房子。鐵捲門拉起了三分之二,裡頭坐了三個原住民男子正在喝酒。讓人倍感意外的除了其中一位大哥的血壓高達兩百多依然談笑風生,四隻長滿無數痛風石的爺爺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大拇指的關節早已腫脹到變形,裡頭塞滿了痛風石的結晶。「這裡還不會痛」爺爺的手從大拇指比向手腕的地方「這裡比較痛」。說完,他一邊繼續喝著杯子裡的酒。爺爺更是跟我們透露他以前是國防畢業的高材生,他從背包裡翻出了破損泛黃的國防醫學院畢業證書,上面寫著民國三十八年,畢業。當下只覺得不勝唏噓,當時的高知識份子如今過著再貧窮一分好像就要成為流浪漢一般的生活。更甚,我們一邊煩惱著如何衛教爺爺,一邊問他尿酸的藥有沒有吃,他卻還是一邊喝著酒,我只感覺到一絲無力,覺得盡力就好。回到診所,護理師才跟我們娓娓道來他與老婆之間令人心寒的故事。「他的人生太曲折離奇了,他只是放棄了而已」我想,醫療也許可以解決單純的身體疾病問題,然而對於心理及社會因素引發的身體疾病,我只感覺到自己的幼稚與渺小。




六、對診所見習安排之建議。

這週到都蘭診所見習,我認為無論是教學、解說、實際參與等等都十分的充足,更讓我一窺在宅醫療的全貌。我覺得見習至此,體驗到的安排都十分剛好,心裡對於馬偕的安排以及診所的熱心分享感到無限感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