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得|楊宜慧 醫師

一、請簡述都蘭診所實習看到的工作內容。

診所工作內容有一般門診、居家醫療與巡迴醫療。診所因應疫情,所以在戶外有做初步篩檢,幫忙量體溫,手部消毒,詢問TOCC,未發燒病人且戴口罩才可進入診所掛號,進入診所後,幫忙量血壓,以及初步病史詢問,病患進入診間看診後,在診間學習醫病溝通與衛教。當病人出診間後,我們拿著醫囑幫忙包藥並衛教病人用藥安全與收費,如果病人需要抽血與針劑注射,我們也會在旁邊幫忙。在這裡可以了解整個運作流程,從掛號櫃台行政人員,護理師,藥師,醫師的工作內容都可以學習,與大醫院的工作型態不同,可以體驗其他直系的相關業務。居家醫療則是醫療團隊的成員到行動不便或就醫困難的病患家中看病人,讓病人也可以受到專業醫療照顧,到病患家前也會提前聯絡家屬並簡單詢問有無發燒與上呼吸道症並事先準備好裝備。巡迴醫療則是到泰源、隆昌、興昌三個地方,提供醫療資願給住的離診所較偏遠地區的居民,增加醫療資源的可近性


二、社區診所和醫院的門診不同之處為何?

我覺得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人情味,社區診所的醫師給我的感覺就像病人的家庭醫師,可以照顧病人的一家老小,能夠清楚地了解病人的家庭結構、平時生活習慣與成員互動並和病人比較親近。大醫院各專科分工較細,可提供較精密的儀器檢查與侵入性治療,也可將較重症病人直接收住院,有強大的後援。社區診所和醫院門診有不同優勢,若能互相合作例如建立社區醫療群,能夠創造雙贏局面


三、居家醫療和醫院醫療的不同之處為何?

居家醫療由醫護人員組成居家整合照護團隊,主動走入行動不便或失能的病人家中,提供完整且持續性的醫療照護,經過多次訪視和病患與其家屬建立關係,對於病人的生活習慣、居住環境、支持系統……等,提供較全面的醫療照護,也可以引介相關資源改善,主要以慢性照護為主,病人能在自己熟悉的環境接受治療,但遇到較緊急的事件,可能會來不及處理。醫院醫療是病人生病去醫院就醫尋求醫療協助,主要以治療急性症狀為主,能夠接受完善的治療與精密儀器的檢查但往往只專注於疾病而忽略病人的後續出院在家照顧問題。


四、在宅支援診所和一般社區診所差異?

在宅支援診所可提供一般社區診所的業務外,主動走入病患家中,更能提高醫療可近性與公平性,能清楚了解其居住環境,針對行動困難的病人,若能提供在宅醫療服務,也能評估病人家裡環境是否障礙物太多、容易造成病人跌倒並引介相關資源改善,避免病人跌倒後就醫增加醫療成本,另外若遇到緊急問題,也能聯絡居家護理師或醫師,先行評估狀況,緩解照顧者不安,故診療地點不限於診間或家中,也能透過電話、網路提供協助。一般社區診所主要還是以病患移動到診所為主。


五、說一個故事,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案例。

在興昌巡迴醫療的空檔,余醫師到居家個案讓我印象很深刻,病患白天獨居在深山,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附近沒有商家,居民彼此也隔很遠,我一度懷疑這裡竟然有住人,病人獨自一人臥床,車子開到病人住所時,只聽見狗吠,進到病人家中,病人的飯弄倒在地上,一個骨瘦如柴的老人獨自一人躺在床上,余醫師開的藥也都沒吃,病人的兒子也都不願照顧,如果余醫師沒有到病人家中訪視,病人一個人發生甚麼事也都沒有人知道。雖然這個場景,在課堂上或醫院以及一些醫學倫理的書中有提過,那時心中沒有特別的感觸,但當親自經歷這些事情的時候,很震懾,也了解到原來對於一些失能、行動不便的病人或者就醫困難的人,接受醫療照護竟是如此困難。


六、對診所見習安排之建議。

很感謝都蘭診所提供診所見習機會給我們,不論是余醫師、賴醫師、惠雯姊惠玲姊都給予我們很大的熱情與指導,這一周都蘭診所見習的體驗和平常在醫院的生活非常不同,也讓我看到除了醫學知識外的面向,是很特別的一周,也翻轉我對醫師提供醫療照護的既定印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