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也與醫療息息相關,醫師依照病人的身體狀況,使用客觀的數值評估疾病與提供處置,過程中彷若標準作業流程,缺少溫度,因此醫療總讓我感受到冰冷的距離感,經過學長姐的實習心得分享,並瀏覽都蘭診所的網頁,給人活潑與生活化印象,因此,決定前往一探究。
都蘭診所的招牌是「家」的形狀,不同於一般店家長方形的招牌,至診所報到時,工作人員親切打招呼,觀察診所牆壁除了張貼衛教資訊,也掛有活動照片,舉凡走進來診所的病患,總是友善的關心近況,或是直接呼喊其姓名,病患之間也會閒話家常,這與我過往至診所就醫時,大家總是面面相覷,安靜地等待看診,有著極大差異性,在都蘭診所的等待時間中有著歡笑氛圍,愉悅的情緒可以稍稍緩解身體的不適感。
居家醫療穿梭在各個不同街道、山間小路,就像是社工進行家庭訪視,每進到個案家中,則是開啟不同的人生故事,有些家庭乾淨整潔無異味,讓臥床長者受到良好照顧,有些長者則是獨自1人,眼神空洞,也有家庭因為照顧長者吵鬧不斷,不管如何,余醫師帶著團隊進入個案家中時,總是溫暖的關心近況,有時也會詼諧的說笑話,讓對話不全是病痛,參雜生活趣事,醫師使用聽診器,了解個案身體狀況,檢視藥物使用情形,護理師於施打針劑前,提醒即將注射,讓個案深呼吸,而醫師提供專業建議,同時也會傾聽與照顧者或個案的想法,展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模式。
巡診醫療也是為了讓病患就近就醫,每週三至周五上午分別在泰源、隆昌、興昌鄉開著行動醫療車前進社區,車裡有超音波、鼻咽內視鏡、心電圖的儀器,當醫師評估有需要檢測時,可以直接進到醫療車執行,及時快速的處置,讓人驚豔,相較於醫院端看診排定時間檢查、完成檢查項目、回診看報告則需三次就醫,徒增病患困擾。
診所每月All in one的會議,函文邀請照專、A個管等在地資源網絡參與會議討論個案服務情形,照專透過此會議通報有醫療需求個案讓診所知悉,並安排前往個案家訪,通常此類會議大都由政府機關主導,但這裡卻由私人診所主動發起會議,出乎我意料,由此可知診所對社區居民需求了解,比政府部門更加清楚,服務回應更為快速。
一周的實習,收穫滿滿,學習藥物打包,如何與病人溝通,也看見醫療走入家中的實務操作,在熟悉的環境下安然離開,於居家醫療下是可行的,也期許醫療與長照服務在未來能夠有連繫平台,形成良好的資源網絡,最後謝謝都蘭診所提供實習機會,看見完全不同的醫療模式,原來醫師也是可以走入社區,貼近病患生活。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