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得|張凱嵐 醫師

一、請簡述都蘭診所實習看到的工作內容。

在都蘭診所的實習工作主要有三個場域:診所內部、在宅醫療、巡迴醫療,以下分別描述各自的工作內容

  1. 診所內部:主要有掛號、量測vital signs、診間診察、調劑包藥、治療室注射、抽血、超音波或心電圖檢查。雖然是基層診所,但因為要提供民眾能就近的醫療支援,也有行動式超音波和心電圖的檢查,以及快速的抽血生化指標的測定儀器。

  2. 居家醫療:到個案家中,診察、調整藥物或提供即時的抽血、注射或留相關檢體。也會協助個案家屬,幫忙轉介長照資源,提供家屬照護上問題的解答。

  3. 巡迴醫療:巡迴醫療主要是到社區的廣場,提供在地民眾方便就醫的服務。業務上內容跟診所基本類似,也能就近開藥,注射治療等。讓沒辦法到都蘭診所的人,可以用較短的交通成本取得醫療服務。


二、社區診所和醫院的門診不同之處為何?

以都蘭診所和醫院家醫科的門診相比,主要來說有三個階段的不同;就診的族群、提供醫療的方向、後續的選擇考量。

  1. 就診的族群:診所就診的族群主要是都蘭附近的民眾、居家醫療前來領藥等。大多是一些慢性病如三高、腎臟病、腦血管疾病後續的併發症照顧、痠痛頭暈等等。或者一些感冒或外傷如摔車。家醫科門診雖然有部分跟診所相似,但有的是奇怪的症狀,來到醫院,不知道該往何處就診,就到家醫科來。

  2. 提供醫療的方向:診所主要先從建立與病人的信賴關係開始,所以急性的症狀處理緩解就很需要,且要考慮病人返診的方便性及意願,去調整每個病人不同的處置。接著是需要留意危險的狀況,理學檢查以及希望能夠提供的檢查如超音波、抽血。在家醫科門診而言,則能夠開立的檢查就更多元,但提供醫療的方向則比較希望能符合醫學標準,但也需要去考量病人尊崇醫囑的意願。

  3. 後續選擇考量:診所的考量是看是否有轉介後續照護系統、進一步到醫院做檢查或到急診的需要。家醫科門診則是要考量是否轉介到其他科別,或緊急到急診,接著後續收治住院或手術等等


三、居家醫療和醫院醫療的不同之處為何?

居家醫療的場域需要考量到環境設備和照護人力的限制。可能只有一位語言不通的外籍看護作為主要照顧人力,那如何正確的服藥、翻身、餵食,警覺病人的狀況等等,就需要更多的教育以及謹慎思考此時即時的處置該如何改良。

但也因為就近提供醫療,病人能夠及時得到診察治療,也能在熟悉的環境接受照顧。


四、在宅支援診所和一般社區診所差異?

在宅支援診所更多了到病人處提供醫療服務的業務。在診察的人力、藥品、檢查設備的移動性及彈性上都更加需要。且對於每個案家的熟悉、如何在不同的環境中提供對病人最好的治療診斷,就變得非常需要。


五、說一個故事,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案例。

最印象深刻的個案是一位80幾歲PAOD的老人家。他的老伴幾年前,在慈濟因為PAOD開刀之後的敗血症過世之後,老先生就拒絕去醫院。因為有在宅醫療的服務,都蘭診所就到家裡為他診察,照顧老先生的糖尿病、高血壓等。到今年中,老人家的腳趾開始出現壞死,用超音波看也發現是PAOD,儘管服藥之後沒有改善,老人家仍堅決反對要去醫院處理,希望能在家裡跟隨老太太的腳步去。

兒女在勸阻無效之後,也決定尊重爸爸的決定。到了這周老人家不可避免的進入敗血症,心衰竭的症狀越來越嚴重。老先生的兒女也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也就回到家中。余醫師到家中診察後,調整了藥物也告知家屬,如何判斷老先生的生命是不是即將結束,也幫助他們看看如何轉介相關能幫助老先生回到老家的服務。

隔天早上,余醫師還再去了一次他們家,替他們判斷了老先生的意識,告訴他們如何做臨終的護理照護讓老先生覺得舒適的離開。


六、對診所見習安排之建議。

或許可以有稍微明確的課表及工作內容,可以讓實習中也能夠幫助診所正常的業務執行

Comments


bottom of page